推进夜间门诊 好事如何办好
最近,多家医院开设夜间门诊服务,备受关注。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日前延长服务时间,新增晚间门诊,满足患者在就诊时间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当前,夜间门诊开设效果如何?推进夜间门诊面临哪些痛点难点?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压力和成本?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城市报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医疗机构和专家。
多地推进 解忧惠民
(资料图)
窗外暮色四合,门诊区灯火通明,有的患者坐在椅子上候诊,有的在进行理疗;科室里,有的医生正耐心地为患者把脉,询问病情……
此时,刚过晚上7点。如果没有墙上时钟的提示,你会以为这是某家医院白天的场景。其实,这是日前位于杭州的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夜间门诊的景象。
“长时间对着电脑办公,脖子一直不太舒服,因为工作忙一直拖着没去看。听同事说这家医院设有夜间门诊,下班后我就赶来看病了。”前来就医的杭州市上城区患者王女士说。
浙江省中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孙华琴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湖滨院区夜间门诊于去年11月7日在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3个科室探索开诊,挂号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16:30至20:00。
近年来,我国特别注重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都提到了改善就医体验。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于2023年至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提供夜间诊疗服务,是改善就医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在推进夜间门诊建设。越来越多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推出夜间门诊,通过调整医疗资源、延长就诊时间,为患者提供便利。
在受访专家看来,开设夜间门诊,有助于分流医院日常门诊的就诊压力,满足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的“错峰就医”需求,让患者实现上班上学和看病两不误。
看似简单 实则不易
然而,让夜间门诊真正运转起来绝非易事。开设夜间门诊之难,从日间门诊可见一斑。
“许多人对门诊管理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门诊管理工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孙华琴坦言,自己从医务部转到门诊部之前也持此看法,然而在深入管理门诊部的实际运行后发现,与医务部管辖下的住院部相比,门诊部运转、管理起来并不简单。
“门诊正常便捷运转的背后需要有一套规范且安全的庞大医疗体系作为支撑。”孙华琴举例,患者到普通门诊就诊,首先需要在收费处挂号或自助机取号,然后找门诊医生就诊。患者可能需要前往检验科抽血、放射科拍片等,还可能既要到中药房也要到西药房取药。另外,在整个就诊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导医护士的服务,还会用到医院电梯、厕所、饮水机等服务设施;如遇突发意外情况,还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置。患者在一次门诊就医过程中在医院所停留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整个过程的通畅安全则需要医院多个部门通力协作。
“同样,开设夜间门诊也绝不是安排几位医生接诊、开药这么轻松。”孙华琴表示,门诊的运转应是规范且成体系化的,夜间门诊与日间门诊的医疗流程与安全同等重要,要做到同质化,检查检验、挂号收费、药品保障、后勤保障、应急管理、信息流通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做好准备。
孙华琴介绍,为开设夜间门诊,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提供配套服务,包括辅助医技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药学部(中、西药房)、收费处、门诊护理、保卫部、后勤部、信息中心等的协调与联动,如此才能形成夜间门诊保障机制。
就夜间门诊而言,保障机制的建立无疑是一块“硬骨头”。“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掉链子’。否则,夜间门诊将给患者带来不便,甚至带来安全问题。”孙华琴说。
按需定制 切忌照搬
事实上,夜间门诊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国内有不少医院曾经开放过夜间门诊,但有一些医院夜间门诊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最终形同虚设,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
对此,孙华琴建议:“医院在开设夜间门诊时,应结合本院患者的就医需求情况,因地制宜,切忌简单套用其他医院模式。同时,应重点考虑医院优势学科情况,而且还要分析哪些学科有人员力量开设夜间门诊,不能因为保证了夜间门诊却影响到日间门诊,如此就得不偿失了。”
在开设夜间门诊前,浙江省中医院对当年度前三季度的就诊人群进行了“画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全院当时200万就诊人群中,18至40岁的青年人群和41至65岁的中年人群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分别达到52.48%和28.20%。
同时,浙江省中医院进一步对就诊患者病种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男性患者中,腰痛、睡眠障碍、疲劳综合征、痤疮、颈椎病等已经成为高频疾病诊断;而在女性患者中,高频诊断包括月经不规则、痤疮、乳腺病、腰痛、睡眠障碍、颈椎病等。这些人群的就医需求往往集中在该院具有中医优势治疗技术的门诊科室,如中医内科、推拿科、针灸科等。
面对这样的疾病谱,浙江省中医院得出的结论是常见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很多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或承受较大精神压力而引起的。同时,根据门诊调查,许多年轻人白天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上班,前来就诊有诸多不便,他们往往会因疾病处于较轻阶段而不选择就医。然而,这些疾病若不早日就医,大部分情况会逐渐加重。
“20世纪30年代,公共卫生专家J.B.Grant就说过,‘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因此,医院从满足年轻人群体就诊需求出发,同时也考虑到促进疾病的早诊早治,节约社会医疗成本等因素,结合医院各科室人力资源配置,决定首先开设这3个有针对性的夜间门诊,包括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孙华琴说。
数据证明了浙江省中医院的相关探索成效。截至7月底,浙江省中医院夜间门诊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平均每天接诊近200人次。其中95%以上均为65岁以下中青年上班族和在校学生。
夜间门诊 何以持续
夜间门诊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但也带来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时间延长、医院人力和物力等成本增加的问题。如何做到在更好服务患者的同时,平衡各方面的压力和成本?这是医院开设夜间门诊过程中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孙华琴坦言,目前,对夜间门诊不能额外或加价收取费用,但同时又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调班休息和其他福利待遇支持保障;由于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的大大增加而产生的矛盾,也需要管理上的协调。
“夜间门诊势必会导致医务、后勤人员工作时长的增加,医院正努力通过合理的排班和绩效等方式进行有效统筹,但如何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还需要后期进一步探索。”孙华琴说。
谈及夜间门诊后续开展计划,孙华琴表示,医院将优化绩效分配方案,结合成本管控和人力资源配置,努力平衡好“医院的公益性”和“保障白衣天使的权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夜间门诊长期可持续开展提供有力可靠保障。
华东地区某三甲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上级物价主管部门不允许夜间门诊加价收费。相比急诊,夜间门诊医务人员的付出其实是一样的,都在利用休息时间工作。此外,夜间门诊相当于增加了医院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为保障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支撑庞大医疗体系的持续运转,建议适当调整夜间门诊收费标准。
对此,湖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爱勤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醒,当前优质医院几乎能做到通晚检查诊断,并按普通门诊收费,如果夜间门诊加价收费,极易引起患者们的不满。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