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养殖技术——农林业科普
蚂蚁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总科的社团性野生昆虫,别名玄驹、蚍蜉、黑蚂蚁、山蚂蚁,全世界分为5个科,约有260属7600余种。在我国主要有蚁科,其次是切叶蚁科和行军蚁科,估计有千余种,分布较广。在我国已确定的数量多、药食两用且安全无毒的蚂蚁主要是弓背蚁属(Camponotus)、蚁属(Farmica)和多剌蚁属(Polyrhachis),拟黑多刺蚁(Polrhachis vicina Roger)属亚热带、热带种。国外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国内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和浙江等省。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药食两用蚁,具有免疫调节、壮阳补肾、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应激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作用。
拟黑多刺蚁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常将巢穴建在松树上,冬季迁移到地面越冬。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蚁后:适宜温度24℃~30℃,当温度高于32℃或低于18℃时其产卵量会下降,直至不产卵。卵:适宜温度26℃~30℃。幼虫:适宜温度24℃~32℃。蛹:适宜温度24℃~30℃。蚁巢土表适宜湿润度20%、空气相对湿度70%~85%。主要取食活的或死的昆虫,在南方,取食松毛虫的低龄幼虫、稻纵卷叶螟等农林业害虫,有时也会取食豆类植物腺体所分泌出来的甜汁、蚜虫和疥虫的分泌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蚁舍建设
应选室内水泥地或泥土地,大小均可。在饲养池外围建一环形水槽,槽宽50 厘米左右,深10厘米左右,池内注水以防蚁逃逸。池内搭简易木架,可分层,层高25~30 厘米,上下相通,每平方米可养5~10 窝。
2、蚁窝繁殖
引种蚁窝应该有蚁王和蚁后方能繁殖。药蚁的生长、繁殖与温、湿度的控制有密切关系,控制合理,一窝一年能繁殖150~250窝左右。一般常规温度10~38℃,最佳繁殖温度25~30℃,环境湿度保持在80%~90%,饲养土湿度20% 左右,每日喷洒几次清水即可。冬季在棚外盖塑料布或棚内用灯泡和煤炉加温。每只蚁后日产卵30~50 粒,成活率在80%以上,一般20~60天分一次窝,分窝前大量蚂蚁出来吃食,这时在快餐盒内加入一些树叶、草、锯末、一勺白糖即可,使蚂蚁自行分窝。
3、蚁饵投喂
蚂蚁属杂食性昆虫,人工饲养必须投喂充足可口的饵料。包括动物性饲料:黄粉虫幼虫、蝇蛆、蚯蚓、松毛虫、蚕蛹粉和其他昆虫;植物性饲料:玉米、花生仁、甜菜叶;矿物质饲料:食盐、锌、硒等[2]。
4、日常管理
第一、环境卫生 蚂蚁不仅吃的饵料要卫生,喝的水也要卫生,而且蚁室内要经常打扫。第二、光照 每昼夜要保持15 小时的光照,夏季避免阳光直射,夜间用15 瓦灯泡提供光照。
第三、空气流通 要保持蚁室内空气新鲜。第四、防惊吓 蚁窝不能随意翻动,以免影响繁殖。
第五、防污染 要防止农药、化肥、油漆、香烟等气味的污染。
药用蚂蚁与非药用蚂蚁的区别
普通蚂蚁(非药用)种类很多,分布于各地,到处可见。多于地势较高的地方,常见路边、树根周围、山坡等处做洞穴为巢。呈社团性生活,大小不等。一般体形都较小,颜色呈黄褐色,体表稍有光泽。头部较窄,深褐色,因胸部肢体运动肌群欠发达,所以胸部稍细长 ,色浅多为黄褐色,腹部扁圆桃形,质稍软为深褐色。其中少数的蚂蚁体内含有臭蚁素,杂醇成分,有一种特殊的臭味、有毒,不能入药。
我国已知数量多、药食两用且安全无毒的蚂蚁主要是弓背蚁属(Camponotus)、和蚁属(Farmica)和多剌蚁属(Polyrhachis)[3]。拟黑多刺蚁属亚热带,热带种。国外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国内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和浙江,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药食两用蚁,具有免疫调节、壮阳补肾、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应激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作用。1993 年在国家卫生部举办的食品新资源讨论会上,该蚁被列为食品和药品新资源开发项目。
而拟黑多刺蚁多生长于山林地带,在松干及松树上宿窝,呈社团性生活,个别其他树也有,但较少。筑巢如蜂窝,土黄色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不一,大的如同拳头,小的如同鸡蛋,有两个通口靠在树干区树枝底部。大多数蚂蚁在蚁窝附近活动,少数分散。此蚁每群数量多,体形肥壮,颜色乌黑光亮,头部略宽,胸部粗壮,腹部扁圆桃形较硬,光亮明显,无异臭味,可入药[4]。
标签:
为您推荐
-
人民网杭州9月17日电 (记者孙博洋)9月16日至17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在16日举行...
2021-09-18